2025年為超長期特別國債政策執(zhí)行的第二年,從2024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在擴內需、促發(fā)展、防風險作用得到充分肯定。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作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重要工具之一,規(guī)模上將有大幅度的提升,從各地反饋信息來看規(guī)模將是2024年的1-1.5倍,具體規(guī)模會在兩會通過后公示。2025年各省均把利用“兩重”、“兩新”政策擴大內需作為2025年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,北京泓創(chuàng)智勝咨詢有限公司根據各省工作報告、2024年預算執(zhí)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及公司自有數據庫統(tǒng)計了各省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以供參考。一是各省均可申請,31個行政單位均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,浙江省以697.4億元的額度位居全國第一,超長期國債的額度分配不受債務率控制,比如處于債務高風險地區(qū)的黑龍江省獲得了433億元額度;二是超長期國債額度分配與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息息相關,浙江、河北、四川、黑龍江、江蘇、湖南、安徽均為重大戰(zhàn)略實施核心區(qū)域;三是各省重視程度不一,同樣作為戰(zhàn)略核心區(qū)域的浙江省和廣東省,兩者獲取額度差異較大,根據我司在浙江服務經驗,浙江為全國唯一一個從省級層面系統(tǒng)推進超長期國債申請的地區(qū)。

備注:數據來源為各省工作報告、2024年預算執(zhí)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、泓創(chuàng)智勝超長期特別國債數據庫?!啊睘閿祿垂_,根據財政部要求2024年中央下達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按規(guī)定全部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,部分數據來源預算草案報告中中央補助或上級補助科目,中央補助含超長期特別國債、預算內專項資金、增發(fā)國債資金等內容,數據存在一定誤差。北京泓創(chuàng)智勝有限公司從2023年末開始協(xié)助客戶進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申請,從近兩年申報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需要做到申報信息通暢、資料編制科學和綜合的融資解決方案。泓創(chuàng)研究院針對向上資金建立了向上資金(專項債、超長期特別國債、中央預算資金)政策庫、向上資金案例庫和向上資金數據庫,2025年1月份結合三庫資料推出了向上資金謀劃2.0服務,助力地方政府向上資金爭取。超長期國債額度697.64億元。大力推進“兩重”建設,堅持“國家所需”與“浙江所能”相銜接、“硬投資”與“軟建設”相結合,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,216個“兩重”項目全部開工建設。創(chuàng)造性開展“兩新”工作,創(chuàng)新實施融資租賃、設備入股、標準提升等支持政策,爭取設備更新資金95億元,完成工業(yè)設備更新14.2萬臺(套)、電梯更新10025臺;用足用好國家下達的9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,家電、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23.9%、35.8%。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,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279億元,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233億元,301個項目納入國家用地保障范圍。超長期國債額度562.5億元。國債項目引領投資增長。超前謀劃、積極對接,促開工、保質量,爭取增發(fā)國債項目資金1221.9億元、居全國首位,烏拉哈達、婁里、青山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啟動建設,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能辦成的大事,實現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跨越提升。強化調度,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,提速項目建設,工業(yè)投資、高技術產業(yè)投資、基礎設施投資均保持兩位數增長,抽水蓄能規(guī)劃建設總規(guī)模、風電光伏裝機總量居全國第1、第2位。超長期國債額度450億元。面對下行壓力加大和經濟走勢前高中低的態(tài)勢,因應施策、主動作為,加力落實國家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,接續(xù)出臺穩(wěn)增長“18 條”“16 條”“1+3”財政金融互動等系列政策。新發(fā)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2157 億元,其中用于項目建設 1542 億元,爭取到“兩重”“兩新”國家資金 450 億元。堅持高質量抓項目、抓高質量項目,開展謀劃項目、做實項目攻堅行動,700 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 9757 億元,川藏鐵路、成渝中線高鐵、成達萬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京東方、沃爾沃等重大產業(yè)項目加快建設,254 個“兩重”建設項目有序推進、總投資 2800 億元,省屬國企完成年度投資 2900 億元;向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推送儲備項目 13082 個、總投資超 4.4 萬億元。超長期國債額度433億元。建設增發(fā)國債高標準農田1040萬畝,累計建成近1.2億畝,居全國首位。全年爭取“兩重”“兩新”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433億元,增發(fā)國債項目完成投資626.3億元。產業(yè)項目建設年活動深入實施,1000個省級重點產業(yè)項目提速提質,五星抽水蓄能電站等518個項目開工建設,同創(chuàng)普潤超高純電子材料產業(yè)化等270個項目建成投產。超長期國債額度414.5億元。狠抓“兩重”項目和“兩新”政策實施,247 個項目得到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,率先出臺制造業(yè)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,支持項目 684 個、撬動銀行貸款 1470 億元,完成工業(yè)領域設備更新 33.6 萬臺套。超長期國債額度383億元。用好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機遇,特別是落實去年 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,爭取新增專項債資金 3903 億元;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 383 億元、支持項目 512 個;實施設備更新項目 7910 個、完成投資 4763.4 億元。接續(xù)推出三批政策清單、151 項務實舉措。優(yōu)化項目投資服務,出臺“要素政策賦能清單 16 條”,加強土地、能耗、碳排放等資源省級統(tǒng)籌,推動工程項目審批提速提效,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 2.9 萬億元以上。超長期國債額度326.6億元。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132.6億元,省級配套9.1億元,全力落實“兩新”部署。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194億元,189個“兩重”項目落地實施。超長期國債額度279.6億元。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,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各類中央支持資金2083億元,更好保障重點任務落實;86個“兩重”項目全部開工,“兩新”政策帶動設備購置等金額快速增長;大力推進“三大工程”建設,實施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,推進89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,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.1萬套、竣工各類保障房8.3萬套;及時推出降首付、降利率、優(yōu)化限購等政策措施,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(wěn)。超長期國債額度260.0億元。聚焦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擴大有效投資,堅持項目化、產業(yè)化、市場化、高質量導向,連續(xù) 12個季度召開重大產業(yè)項目推進會,產業(yè)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 52.1%,產業(yè)民間投資占全部民間投資比重達 66.5%。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,直接帶動消費超 330 億元。超長期國債額度252.9億元。優(yōu)化結構擴投資。爭取各類中央資金1000億元以上,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827個。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,直接拉動消費190億元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99.8億元。發(fā)揮投資拉動作用,健全“十大機制”、落實“六重清單”,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、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各類政策資金,加快自治區(qū)“千百億”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“十張網”建設,完成重點項目投資 3557億元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94.88億元。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83.2億元,支持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。下達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52.86億元,支持工業(yè)、交通、能源、教育、醫(yī)療、文旅、住宅老舊電梯改造、環(huán)境基礎設施、回收循環(huán)利用等領域設備更新。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58.82億元,推動汽車、家電、家裝廚衛(wèi)、電動自行車、老舊營運貨車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、農機和適老化改造等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89.4億元?!皟芍亍表椖俊ⅰ皟尚隆闭呗涞匾娦?,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超過180億元,以舊換新帶動消費超過200億元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80.32億元。系統(tǒng)謀劃“兩重”項目建設。統(tǒng)籌“硬投資”和“軟建設”,制定 2024 年、2025年、“十五五”期間實施重大項目“三張清單”,完善項目前期工作機制,建立“兩重”項目庫,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、中央預算內投資等項目建設資金增長 61%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74.82億元。積極爭取國家“兩重”政策支持,大力開展“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”,全年實施重點項目 2000 多個、完成投資 1800 多億元,其中續(xù)建新建百億級項目 20 個、為近年最多,特別是產業(yè)項目實現重大突破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69.60億元。318 個“兩重”項目全面開工,汽車以舊換新超 40 萬輛、家電超 450 萬臺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61.40億元。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和謀劃儲備,爭取 161.4 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,推進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 142個、總投資 1514 億元。爭取并用好新增專項債券 5085 億元,規(guī)模為歷年之最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31.40億元。以推進高質量項目穩(wěn)投資,深化“四個一批”項目管理,發(fā)揮超長期特別國債、專項債撬動作用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5.2%,其中社會資本投資、工業(yè)技改投資分別增長 8.2%、21.4%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23.40億元。大力推動“兩重”建設和“兩新”工作,139 個“兩重”項目列入國家“盤子”,更新設備約 15 萬臺(套),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 280 余萬件(輛)、惠及消費者 150 余萬人。超長期國債額度102.20億元。全年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753億元,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102.2億元,有力支持94個“兩重”“兩新”項目。超長期國債額度65.1億元。重點領域投資全面發(fā)力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4.3%,爭取“兩重”資金 51.8 億元、支持項目 96個,出臺加力推動“兩新”18 條措施,設備購置和企業(yè)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增長 7.1%、87.7%,在全國率先擴圍摩托車、手機、智能家電等以舊換新產品,超 10 億元補貼直達消費者,帶動消費 133.7 億元。未公開。推進工業(yè)領域大規(guī)模設備更新和創(chuàng)新產品擴大應用,開工建設 10 億元以上重大產業(yè)項目 26 個。積極推進“兩重”“兩新”項目謀劃、儲備和申報,制定出臺大規(guī)模設備更新和技改支持政策,統(tǒng)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、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工具,新增發(fā)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0億元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4.8%。未公開。搶抓國家戰(zhàn)略腹地建設、“兩重”“兩新”等政策機遇,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、超長期特別國債、地方專項債額度均居全國前列。未公開。搶抓“兩重”機遇,全力實施 15 項重大工程。加大“兩新”力度,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 17.8%,新能源汽車、家電消費分別增長 47.3%和 13.3%。未公開。全面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,爭取政策性資金 824 億元。加快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政策落地,76 個“兩重”項目開工建設,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長 11.2%,發(fā)放以舊換新補貼 48.3億元,帶動新能源汽車、家電類消費分別增長 40.9%、24.8%,惠及160 余萬人。未公開。搶抓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政策機遇,建立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工作機制,國家健康戰(zhàn)略安全創(chuàng)新平臺、衛(wèi)星互聯網應用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中心、綜合樞紐集疏運提升工程等重大項目啟動建設。未公開。完成重點項目投資 1700 億元以上,21個包保重大項目順利推進。完成設備更新 6.5 萬臺(套),實現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 19.5 億元。未公開。落實中央一攬子增量和存量政策,加強經濟運行調節(jié),全省經濟增速逐季攀升、持續(xù)向好。出臺落實“兩重”“兩新”政策配套舉措,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“兩重”項目 136 個、總投資 2747 億元,大規(guī)模設備更新帶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 14.6%,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、家電等銷售 550.6 億元。未公開。項目建設加力推進。300 個省列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 2393.1 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 114.2%。未公開。圍繞“兩重”“兩新”等國家一攬子經濟政策,出臺配套措施126項。聚焦“五張清單”“雙向清單”,閉環(huán)管理,逐月逐季開展經濟運行分析調度,特別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后,狠抓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實,開展專項行動攻堅四季度,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疊加顯效、經濟增速逐季抬升。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國債、政府專項債券等用于投資的資金超1200億元。安排前期工作周轉金25億元支持重大工業(yè)項目建設,新增統(tǒng)籌安排52.3億元資金支持穩(wěn)增長。
未公開。政策落地成效明顯,國務院16號文件加快實施,86個重大項目已開工74個,西部大開發(fā)、東北全面振興、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等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均得到有效落實。